引言
科技往往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在这几年,科技带给支付行为最大的改变就是出现了第三方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让我们舍弃了带现金的行为,可以说既方便又便捷。只是这种支付方式有一些不好的表现,比如如果没网的时候,就不能使用,同时这种支付方式也不受老人们的喜爱。
(资料图)
对他们来说,这种支付方式太过于难以操作,很多老人不识字,也没有智能手机,因此他们大多还是用原来的现金付款方式。现在网上有人讨论,支付方式又有“变”?这次央行“出手”,支付宝微信只能坦然面对?
目前,第三方支付方式主要为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由于它们并不属于国家单位开发的支付方式,所以在具体运行的时候需要相关单位强力监督。支付宝和微信本身由于受众较多,所以它们也比较流行,在推出后直到今天,它们一直在不断优化相关的服务行为,这让我们更乐意使用它们。
随着淘宝的流行,支付宝支付也悄然兴起,这种支付方式之所以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因为最开始它面向的受众精准。目前支付宝的支付功能非常完善和便捷,为了能给相关使用群体带来便利,支付宝还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消费的功能。
比如它的花呗,花呗本身可以让消费者实现提前消费的功能,这种功能也解决了许多消费者的生活问题,使得消费者可以解决消费资金不足的问题。微信一开始只是一款社交软件,后来因为受众多,使得它也推出了相应的收付款功能。从本质上来说,微信的支付功能和支付宝相差不大。
但是这款软件因为使用者众多,使得它的支付功能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微信的收付款功能有收付款、发红包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时还能让我们在消费的时候更轻松。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的使用它们的支付行为,微信和支付宝在推出之初的时候就推出了绑定银行卡、储蓄卡、信用卡的功能。绑定这些卡,都对应着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绑定储蓄卡,是有利于还信用卡账单的,而绑定信用卡,则会避免许多使用信用卡过程发生的不好一些的问题,比如可以减少信用卡丢失而出现盗刷的现象。
在手机支付兴起之前,钱包一度是人们的必备之物,这种物品一般都放着各种与消费有关的物品,比如银行卡,现金等。如今手机支付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已经可以在很多支付行为中为我们提供服务,比如日常生活的看病、买菜等。
这些表现也非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它深刻的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科技确实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实际上,这种社会现象早已经被马云预测了,一开始大多数人并不觉得我们的支付方式会发生改变,毕竟用现金支付才是最稳妥的支付方式,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好的问题。
如今现金支付已经开始了式微的状态,这让许多人不禁感叹,马云太有先见之明了。当然马云的预测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状态下,有些落后的生活行为注定要被淘汰。
支付宝在手机支付受众群体上排第一位,其次则是微信支付。如今这两种支付方式也是不断优化服务结构,使得消费者越来越离不开它。对于手机支付的大流行趋势,许多银行也纷纷紧随潮流,比如银行推出了云闪付服务就是最明显的表现。
这种支付方式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因为宣传的效果,加上一些优惠活动,也让它渐渐的有了一定的受众,只是目前受众数量还很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也在努力推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支付方式,那就是数字货币,这种支付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无网络的情况下完成支付行为。
这一点是微信和支付宝不能比拟的,因为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地方,是不可能使用它们的。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支付方式,那是因为数字货币考虑到没有网络时人们的消费需求,相信在未来这种支付方式一定会成为主流支付方式。数字货币的这种属性,是非常实用的。甚至数字货币还能推出一些和微信支付宝差不多的各种服务。
结语
为了能确认这种支付方式的具体效果,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了试点试验,当然得到的反应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种支付方式可能在未来几年开始全国运行,对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式可能渐渐式微,这也是大势所趋。
标签:

- 【温江区·俭让佬妈市井串串】美团产品,随时可退!49.9元抢购150元套餐:俭让老妈串串双人餐套餐内容营业执照媒体支持购买方式长按图片二维码即可购买01鸳鸯锅辣...
- 微信的大动作,为了什么?微信的大动作,为了什么?,为啥很多创作者不赚钱?
- 【聚看点】名为“七国集团” 实则美国在“收割”着六国未来七国集团(G7)峰会日前在日本广岛结束,台面上大秀团结却难...
- 北京农商银行朝阳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李晓光接受审查调查
2021-06-10 15:24:29
- 想乘火车拍遍“车窗外的中国” 小伙一年摄影15000张成“大V”
2021-06-10 15:24:29
- 广州本轮疫情首位患者出院
2021-06-10 15:24:28
- 警方侦破16年前四川省图书馆文物被盗积案 成功追回被盗唐代佛经
2021-06-10 15:24:28
- “摸金校尉”团伙深夜潜海30米盗捞,846件文物获追缴
2021-06-10 15:24:27